一場跨越500公里的守護
首席記者 周尤 記者 何春陽 實習生 董智琴

江北區魚復工業園區憩舍酒店,楊霞與孩子們合影。(攝于八月九日)見習記者 劉旖旎 攝視覺重慶
■從2011年首次向貧困學生伸出援手,12年里,楊霞幫助了7個孩子。這些孩子或父母去世生活拮據,或面臨輟學困境。楊霞用溫暖的雙手接住了無依無靠的她們,讓她們有機會重新奮起奔跑
■除按月資助以外,楊霞更看重對孩子們的“精神幫助”。在受資助女孩阿吾心中,“楊阿姨”既是那個改變了她命運軌跡的好心人,也是她的“重慶媽媽”
見到阿吾時,這個22歲,扎著馬尾、皮膚黝黑的女孩兒正在一家咖啡館忙碌著。積極、樂觀、愛笑的她,把生活的苦澀藏在了深處。
500多公里以外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是阿吾的家。家里3個孩子,她排行老大,全家5口人的開銷全靠父母務農的微薄收入。經濟的重擔曾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阿吾一度面臨失學。
5年前,楊霞的出現,讓這個烏云密布的家庭看到了一線希望:在一位愛心人士的“牽線”下,阿吾得到了楊霞的資助。不僅如此,在楊霞的幫助下,阿吾從前年開始,利用寒暑期到重慶打工,學費基本有了著落。
從2011年首次向貧困學生伸出援手,12年里,楊霞幫助了7個孩子。阿吾是其中之一。
這些孩子或父母去世生活拮據,或面臨輟學困境。楊霞用溫暖的雙手接住了無依無靠的她們,讓她們有機會重新奮起奔跑。
現在,楊霞的愛心之舉已傳播開,她也因此獲得了“重慶好人”稱號,但她依然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平凡的、不值一提的小事?!?/p>
初見
在人生“拐點”處相遇
楊霞是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兩江新區稅務局魚嘴稅務所的一名普通干部。從2008年支援汶川抗震救災開始,楊霞一直熱心公益。至今,她已經捐資助學7個孩子,其中時間最長的一個資助了12年。
2017年,楊霞偶然得知,四川涼山州有些女孩家境困難,正面臨失學問題,便立即聯系當地的愛心人士,走進美姑縣看望孩子們,并開始陸續資助當地的5個女孩。
阿吾正是被資助的5個女孩之一。遇到楊霞時,她正在讀高一。在家里多次勸其退學的情況下,阿吾進退兩難。
“媽媽說,女孩子不用讀太多書,不如早點出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卑⑽嵴f,周圍的同齡女孩大多都相繼輟學了,別人看她就像看“異類”,她開始搖擺不定。
懂事的阿吾差點就要妥協,這時,楊霞走進了她的人生。
“楊阿姨鼓勵我要讀書、要自信,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無論如何,一定要走出大山?!睏钕嫉脑捪耋@雷一樣在阿吾心中炸開,讓她堅定了好好讀書、考上大學的信念。
在楊霞的鼓勵下,憑著不服輸的韌勁兒,阿吾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高中學業。如今的阿吾已經是一名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新生活也在向她招手。
阿木洋子是楊霞資助的另一個孩子。與阿吾相比,阿木洋子家里的情況更顯拮據:6個孩子,加上父母,一家8口人的開支全靠母親打零工和父親務農,讀書成為一種“奢侈”。
正是在楊霞的資助下,阿木洋子的學業才得以繼續,她的姐姐也才有機會來到重慶做兼職掙生活費,家里的陰霾逐漸被驅散。
交心
愛與信任下的“雙向奔赴”
“以前我們坐火車、輕軌,都很害怕,因為沒坐過,感覺很陌生?,F在不怎么怕了,覺得很熟悉?!闭f完這句話,阿吾捂著嘴略帶羞澀地笑了。
如今,一到寒暑假,就會有一批孩子來重慶找楊霞,而且人越來越多。2020年來了兩個孩子,2021年來了5個孩子,今年來了9個孩子。她們都是來重慶勤工儉學的,有楊霞資助的涼山女孩,也有這些女孩的親人、同學、朋友。隨著孩子數量的增加,楊霞除了感覺責任重大外,也更加明白了這份暑假工對孩子們的重要性。
為了找暑假工,楊霞可費了不少勁兒。孩子們工作后也并非一帆風順,各種情況層出不窮。
“今年來了9個孩子,有在酒店工作的,有在餐館工作的,還有在廠里工作的,其中有4個孩子都換了工作地點,有3個孩子希望找兩份工作,掙更多錢?!边@些要求,楊霞全都幫她們完成了。
不僅幫忙找工作,楊霞還負責給孩子們租房子,添置生活用品,找車接送孩子回美姑縣……這些看似平常的事,背后卻有巨大的付出。
阿吾清楚地記得這3年她每次來重慶時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在快餐店打工,她覺得很新奇。第二次是在咖啡吧打工,她學會了做咖啡?!拔业谝淮魏瓤Х染秃攘藘杀?,一晚上沒睡著!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外國人,還跟他們合影了!”回憶起去年的經歷,阿吾仍歷歷在目。
在楊霞的幫助下,今年暑假,阿吾進入一家外資咖啡企業打工。對阿吾來說,到重慶打工除了賺錢補貼家用之外,最大的收獲就是增加了閱歷,變得更加自信。
今年暑假來重慶勤工儉學的9個孩子中,有好幾個都是第一次來重慶。
“我一開始特別害怕,怕我們打擾楊阿姨,沒想到她特別親切,又很熱情,不僅幫我們找工作,還幫我們租房子、買被子、買洗漱用品?!钡谝淮蔚街貞c的達子說。
“楊阿姨給我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叫‘最美一家姑娘群’。我們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在群里分享,互相交流。平時遇到煩心事也可以跟她傾訴,她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卑⒐f。
從小心試探,到暢所欲言,楊霞用愛包裹著這些涼山女孩,女孩們也不向命運低頭,用拼搏精神感動著楊霞,她們共同書寫著愛與信任下的“雙向奔赴”。
愿望
把愛和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事實上,楊霞更看重對孩子們的“精神幫助”。除按月資助孩子們以外,她還要求孩子們每個月給她手寫一封信。
“經濟上的幫助只是一部分,至少保持每個月一次通信,了解孩子們的思想動態,才是真正的資助?!睏钕颊f,寫信不僅可以鍛煉她們的漢語寫作能力,還能增進對孩子們的了解,幫她們解決成長中的困惑。
讓阿吾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時的一次通信。
阿吾在信中寫道:“家里說,同齡女孩都沒讀書了,勸我也不讀了。我該怎么辦?”
“我14歲時差點輟學,但在同學的幫助下,我能夠幸運地繼續讀書。如果我當時不繼續讀書,現在就不可能有這樣一份工作,也不可能有錢資助你們。我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希望你們也不要放棄學業,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睏钕荚诨匦胖杏米约旱慕洑v鼓勵阿吾,讓她下決心繼續努力學習。
正因為如此,在阿吾心中,“楊阿姨”既是那個改變了她命運軌跡的好心人,也是她的“重慶媽媽”。
阿吾、阿木洋子、達子……那些輾轉認識楊霞的涼山女孩都在楊霞的鼓勵下,更加堅定了讀書改變命運的信念。
愛是會傳遞的,楊霞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在楊霞的帶動下,她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紛紛加入“愛心助學行動”,目前已資助了20余名貧困學子。
“遇到了就做,有能力就幫?!睏钕加脤嶋H行動,踐行著這句簡單的話語。
“讓更多人加入助學隊伍,讓更多孩子不再因為貧困而離開校園?!边@是楊霞樸實的心愿。
相信,這個愿望不難實現。
(文中涉及受資助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