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智慧的產業成重慶最強勁發展動力源
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7.2%,智能化改造企業對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73%
重慶日報記者 吳剛 饒思銳 夏元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潮澎湃,誰能夠抓住機遇、順勢而為,誰就能勇立潮頭、引領變革。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大勢下,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應運而生。
4年來,重慶以智博會永久落戶重慶為契機,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促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傾力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智博會“智匯八方、博采眾長”,集聚了來自國內外的高端人才、前沿技術、科研成果和產業合作機會。借助這一舞臺,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云計算、5G、區塊鏈、元宇宙等前沿技術爭奇斗艷,一系列“構建未來”的產業項目紛紛落地,“創新”“智能”“智慧”場景不斷變為現實,全市數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傳統產業改造按下“快進鍵”。
智能化持續為經濟賦能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p>
在智慧鄉村中,農戶足不出戶就能遠程管理上千畝農場耕作,還可以將農產品“賣全球”;
在智慧工廠里,機器人、X光機掃描、智能無人物流小車的出現,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智慧工地上,依托于全市統一搭建的BIM項目管理平臺和BIM數據中心,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各個環節實現了全過程數據協同;
……
借連續舉辦四屆智博會的東風,重慶各個產業領域盛開“智慧之花”,巴渝大地結出“智慧之果”。
炎炎夏日,重慶天友乳業旗下的天合智慧牧場,十分怕熱的奶牛們,卻過得涼爽愜意。這里,所有奶牛喝的都是涼水——牛棚里安裝的智能設備能夠實時監控水溫,當水溫超過15℃,就會自動實施降溫;每頭奶牛的食槽上方,都安裝有傳感器,奶牛進食時,食槽附近的噴水器就會自動噴水,為奶牛降溫。
更有意思的是,上述所有智能設備,都通過智能管理后臺系統被整合到一起,讓管理者可遠程實時監控牧場每頭奶牛的體重、繁殖、產量等情況,從而極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博會的成果轉化應用涵蓋方方面面,對重慶產業經濟提質增效的促進,影響深遠。
以金融業為例。區塊鏈、云計算、數字風控等金融科技的應用,構筑起一個個智慧金融新生態;5G銀行、刷臉支付、跨境智匯等,正改變著重慶市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渝快辦、云繳費、工程管家等大批政銀合作項目,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一系列重點金融科技應用、一大批智慧金融產品從構想變成現實,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不斷推陳出新,大幅提升服務效率和產品質量。
以建筑業為例。重慶率先提出“智慧住建”理念,并將其作為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大數據信息化工作總抓手,推動行業全鏈條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目前,重慶市智慧工地數量近3000個,位居全國前列。在智能化賦能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刺激下,重慶建筑業總產值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建筑業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持續攀升。
以制造業為例。越來越多的企業植入“智慧因子”,從“重慶制造”邁向“重慶智造”,不僅成功開啟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也帶動了全市工業整體轉型升級及結構調整,并悄然改變著重慶這個重要工業基地的基因。
新近啟動的全市制造業智能化賦能行動,將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數字化改造、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應用、完善產業發展生態等4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工業能效。無處不在的智能化,加快聚集的高端創新資源,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如今,大數據智能化已全面融入重慶經濟,成為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最強勁的動力源——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7.2%,智能化改造企業對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到73%,智能化持續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智造重鎮”蹄疾步穩
制造業是重慶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近年來,重慶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關鍵支撐,利用大數據、5G、區塊鏈等新技術,對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推動傳統制造邁向“智造”。
眾所周知,傳統制造業中,即便是把產品合格率提高0.1%,也絕非易事。但風生水起的智能制造,卻讓重慶制造業“脫胎換骨”,為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得益于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宗申動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101工廠的產品合格率提高了0.3%,作業自動化率提高10倍,人均產出效率提升2.2倍,自動糾錯防錯能力提高10倍。
在這家工廠里,裝配了12個自動化單元,配備了近200臺全自動專機、機器人、桁架機器手、視覺識別系統等智能設備,通過運用激光檢測、扭矩檢測、伺服壓裝等前沿工藝,使生產過程實現了工藝單元化、通訊標準化、制造協同化、生產數據價值挖掘等,從而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
通過大數據智能化促進生產效能大幅提升,宗申并非孤例。
三一重機重慶工廠,擁有近800臺工業機器人和300多個智能物流AGV。依托MOM系統、中控系統、數字孿生、設備互聯、三現四表等數字化模塊,實現總裝配線17.3分鐘下線一臺大型挖掘機,真正做到了“一張鋼板進去,一臺挖機出來”。
長安汽車通過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造,大大提升了產線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程度,其中機器人自動焊接可達率高達95%。憑借智能化,今天的長安汽車,只需18小時就能生產出一臺汽車。
……
智能化在傳統產業提檔升級上顯現的“神功”,源于重慶在智博會上提出的“智造重鎮”建設計劃。2018年首屆智博會以來,重慶先后出臺《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方案(2019-2022年)》《關于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并成立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領導小組,通過頂層設計,為“智造重鎮”謀篇布局。
受此帶動,一場如火如荼的傳統企業提檔升級大行動,在重慶掀起。一大批企業加快邁向智能化時代,或改造產線或新建數字車間,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市經信委主任藍慶華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實施4800多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734個數字化車間和127個智能工廠,智能化生產方式帶動了企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生產成本有效降低,成為拉動工業技改投資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
智能化驅動下,重慶通過大數據智能化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兩江奔騰,數字潮涌。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共同構成重慶“智造重鎮”建設的“雙輪驅動”。
近年來,重慶堅持智造轉型和產業提質“齊頭并進”,累計集聚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1700余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6%,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如果說傳統制造業的產線改造和效率提升是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著力點,那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就可以說是數字產業化的重要方向。
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慶一手抓研發創新、一手抓補鏈成群,著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加速集聚“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持續塑造“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作為西部城市,重慶與沿海城市相比,人才、科技等稟賦先天不足。然而智博會卻為重慶匯聚起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這無疑為重慶擁抱數字經濟發展潮流、搶占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機遇,提供了“快車道”。
借助智博會平臺,重慶先后與一大批大數據智能化領軍企業簽約,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實施,全市數字經濟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研發創新方面,重慶以智博會的召開為契機,從全球廣泛聚集創新資源。通過過去4年的努力,目前,重慶已累計引進上百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來渝設立分院分所,在智能產業領域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20多家,上千家企業擁有獨立研發機構。
補鏈成群與“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建設方面,重慶已經構建起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原材料配套全產業鏈條,玻璃基板—液晶面板—顯示模組—顯示終端產業鏈群進一步完整,基本形成“整機+配套”以及“生產+檢測+供應鏈服務”產業體系,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進一步完善。
同時,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慶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狠下功夫。目前,重慶已經建成5G基站7.3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位居西部第一;累計推廣北斗應用終端超35萬臺(套),建成國家廣域量子通信成渝干線、漢渝干線,并接入全國量子通信網絡。
按照規劃,接下來,重慶將圍繞建設信息技術創新發展高地、數字產業集聚高地、產業數字化示范高地、數據要素聚合樞紐“三高地一樞紐”目標,加快構建“釋放數字生產力的改革創新體系”等10大體系。
……
瞄準數字經濟新藍海,重慶把大數據智能化創新作為發展的戰略選擇,推動智博會與智能產業發展形成循環聯動。如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重慶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推進器”。
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為45.1%。今年上半年,重慶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4%,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32.4%。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至35%。
智博會是重慶擁抱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重慶聚智賦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用好這一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的平臺資源,不斷推動重慶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必將為重慶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數讀重慶智慧產業>>>
2021年 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
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為45.1%
已建成5G基站7.3萬個
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位居西部第一
已實施4800多個智能化改造項目
建成734個數字化車間和127個智能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