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丨打破信息壁壘 重慶市招標投標信用平臺注冊市場主體已超4萬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余文欣)近日,記者從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獲悉,為解決招標投標“九龍治水”“政出多門”帶來的突出問題,重慶統一監管體制、制度規則、平臺交易、信息管理、服務標準,不斷加強協同監管,推動監管效能不斷提升,市場秩序更規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統一體制、制度、平臺
夯實監管改革基礎
2018年10月,重慶市將原發展改革、城鄉建設等11個部門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進行整合,組建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
市轄區縣落實改革要求,相繼完成了監管體制改革,實現對區縣審批、核準、備案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的直接監管,徹底解決了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九龍治水”問題。
重慶市整合原有的5個交易平臺,成立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為全國首個實行企業化管理的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品類達30多個。建立“標準化+公共資源交易”四大體系122項標準,實現交易服務事項標準覆蓋率100%。
推行科學評標方法
有效遏制圍標串標
“評標方法的確定,要根據項目的特征進行科學選擇?!笔泄操Y源交易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結合《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要求具有通用技術、性能標準或者招標人對其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應當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
為防止出現惡意棄標、低價中標高價結算等問題,重慶市制定了項目法人責任制、信用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確保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項目順利推進。
招投標過程,兼顧了質量和價格。2021年,重慶市工程施工類項目采用經評審最低投標價法3579個、占比82%,節約資金319億元、節資率16.5%,政府投資效益進一步提高。
大數據分析顯示,2020年至今,采用經評審最低投標價法的施工類項目平均投標人為7.4家,較2019年減少6.1家、降幅45.3%。
構建信用平臺體系
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2021年1月,重慶市上線全國首個跨層級、跨行業、跨部門的省級招標投標信用平臺——重慶市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信用平臺,與“信用中國(重慶)”互聯互通,打破行業、區域的信用信息壁壘。
明確四類市場主體的不良行為清單和記分規則,其中招標人24種、投標人18種、招標代理46種、評標專家25種。
嚴格按照不良行為清單記分規則開展紅名單、重點關注名單和黑名單管理,對進入紅名單的市場主體,給予減額繳納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和低價風險擔保等6條激勵措施。
截至目前,重慶市招標投標信用平臺注冊市場主體4.6萬個;納入不良行為信用記分管理319個、重點關注名單75個、黑名單7個、紅名單184個。
推進全流程電子化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按照“市級統建,全市共用”要求,開發部署“重慶市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實現標準統一、終端覆蓋全市的電子招標投標“一張網”目標。
截至目前,重慶市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率超99%,每年為市場主體減少負擔約2億元。
通過打造CA共享互認平臺,實現一個驅動讀取多家機構CA證書,一把CA鎖覆蓋全市交易。積極引入手機CA,推動實現成渝地區跨區域互認。規范CA機構服務管理,率先開展服務評價工作,有效提升CA機構服務質量。
為方便市場主體參與招投標,重慶在國家部委頒發的標準文本基礎上,結合實際編制形成標準化的招標文件,并將其植入全流程電子招標投標系統,解決了以往“五花八門”的問題。
相關報道:
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 重慶優化水土保持政務服務 多項業務足不出戶便可辦理
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丨100項改革舉措全面推進,重慶市推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走深走實
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丨重慶智慧稅務“一辦就好”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441.6億元
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丨強保護、促運用、優服務 知識產權推動創新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